找到相关内容29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示寂座谈会:传递良善的社会观念与价值

    言行身教都可以让我们缅怀。因此方丈和尚也衷心希望可以透过这场座谈交流,作为一项深具社会教化与生命教育的心灵环保教材,带给社会一股良善的力量与风气。 这场由法鼓山佛教基金会与圣严教育基金会共同合办的...典范,并努力提升自己,而非依赖,内化为自己的行动,如此作为才能不辜负圣严法师的教诲。 长期从事圣严法师著作整理的学者单德兴教授表示,法师身后的佛事展现,可以用“言行一致、无我无执、利益众生”来归纳...

    佚名

    |两岸|社会观念|良善|传递|佛教在港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11123390836.html
  • 佛教的两大定律——性空无我与因果循环

    鼓足勇气,看清前途,努力创造自己和人类美好的未来。同时,也告诉人们:前生的思想言行,是自利利人的,善良而非邪恶的,今生即能得到好的果报。在今生受果时,如不再努力向善,死后便会被恶业所牵引,陷入黑暗悲惨的...循环律与性空无我律,是寓于同一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。我人的思想和言行,必须以性空无我律为指导,来处理在因果循环中所产生的一切问题。同样,要用因果循环律的一切事相,来证明性空无我律的道理。进而体验到,...

    方兴

    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5050495.html
  • 随顺之事有三种

    送别。禅师盛德感人如此。 人都同样有心,心同样只求安乐、不想求痛苦。我们的言行从哪个方面随顺人心呢?就是从这个与乐拔苦的根本上随顺。在众生希求安乐时,我们把安乐给他,在众生想脱离痛苦时,我们为他分担、解决痛苦,这样就是随顺,这样就可以得人心。对待父母兄弟、对待朋友、对待一切众生,按这个原则来作,就是言行随顺于众生。大恩上师在《胜利道歌》当中也教诫我们应当“言行恒时随顺友,秉性正直心善良。” ...

   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

    |随顺众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1023344059.html
  • 随顺之事有三种

    人。不能去的,都是流泪送别。禅师盛德感人如此。  人都同样有心,心同样只求安乐、不想求痛苦。我们的言行从哪个方面随顺人心呢?就是从这个与乐拔苦的根本上随顺。在众生希求安乐时,我们把安乐给他,在众生想脱离痛苦时,我们为他分担、解决痛苦,这样就是随顺,这样就可以得人心。对待父母兄弟、对待朋友、对待一切众生,按这个原则来作,就是言行随顺于众生。大恩上师在《胜利道歌》当中也教诫我们应当“言行恒时随顺友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139798.html
  • 佛教的两大定律——性空无我与因果循环

    人们:前生的思想言行,是自利利人的,善良而非邪恶的,今生即能得到好的果报。在今生受果时,如不再努力向善,死后便会被恶业所牵引,陷入黑暗悲惨的境地。这个定律最大的特点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权的禁锢中解放出来...言行,必须以性空无我律为指导,来处理在因果循环中所产生的一切问题。同样,要用因果循环律的一切事相,来证明性空无我律的道理。进而体验到,性空无我律,是因果循环律的基础。如果性实有我,一切事物则应是凝固不变...

    方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941133.html
  • 《地藏本愿经》中的“易行道”思想

      经文中对地球众生﹝南阎浮提众生﹞的恶习和罪性有深切的描述:众生的天性十分执拗,难以改变。每一起心动念及言行举止,大都出自“我念”,即几乎无一不是作业和造罪。纵使偶然萌发善心,但志性飘忽不定,...自是阎浮提众生,结恶习重,旋出旋入。   二、作业与果报   由于众生的恶习和罪性深重,因此众生定要为自己的思想言行承受苦果。也就是说,众生定要为自己的思想言行付出代价。不要以为轻微的罪过不要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2943585.html
  • 文字禅的产生原因

    们的此类禅学言行,经过辗转流传而被弟子们记录下来,称为“语录”、“入道机缘”。其中一些著名禅师的言行独具特色,还被专门提出来,作为判定是非、衡量迷悟的准则,被称为“公案”。到了北宋初年,不仅禅僧把语录...是非的案例,禅宗借用它来专指前代祖师的言行范例。为了适应教禅和学禅的需要,禅师们开创了研究公案的多种形式。总的说来,对待语录公案的不同态度、不同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研究方法,在宋代形成了不同的禅学形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352669.html
  • 心灵的净化

    因缘。通常是意识形态影响我们的言行,明显的问题可以直接探讨我们的意识或潜意识的动机,但是微细的部份就要从外表的言行、情绪感受、念头奔驰,逐渐深入去推溯内在的根柢,勘破这些“妄执”的束缚,净化心灵才能做得澈底。贪爱、嗔嫉和无知可以说是心灵不净的共同根源,但表现在每人身上的不良习性却不尽相同,每一个人要从自己的言行中去觉察这些烦恼的触须,烦恼的根源才有脉络可寻,否则只知要断贪嗔痴,还是无从下手。  净化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3252955.html
  • 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

    十佛刹微尘数金刚牛秘密主等十佛刹微尘数诸执金刚护世主天等。其数无量不可称说。皆是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海广大法界之所加持也。经明修真言行菩萨修无上菩提心。超越一百六十种忘念心。   住大菩提心。一念相应度三僧只劫。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此经依二种修行。菩提心为因。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次明十缘生句。谓明修真言行菩萨了诸法如幻从缘所生故。又依胜义世俗二谛。若依胜义。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罗。是...

    净住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50621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〈十七〉

    出家以前,本来也是崇尚理学,排斥佛教,出家以后,以平实教人,常以儒家孔孟做人的道理,作为学佛的津梁,以老实念佛为究竟 的法向。他的文章言行,充满仁慈的气韵,有《印光法师文钞》等著述行世。虚云老和尚,更为万方景仰的大德,他的言行,自有专集流通于海内外。弘一大师在未出家以前,以名士、才子,而兼艺术家,举如书法、绘画、音乐、诗词歌赋等,无一不精,而且飘逸出群。他出家以前的风流韵事,流传沪杭和东瀛日本的也...

    范观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2569392.html